剖腹产孩子患过敏风险大 防过敏婴儿期吃母乳
7月8日是世界过敏日。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过敏性疾病发生率在近30年间至少增加3倍,涉及22%的世界人口,成为全球第六大疾病。在中国,面临过敏威胁最大的是婴幼儿群体。最新数据表明,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已达5%至8%。
个案
1岁女婴,吃海鱼皮肤过敏
7月8日上午,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二区门诊主任覃敏医生出诊时,来了一对年轻夫妇,抱着1岁大的女婴就诊。原来,7月6日晚上,这对夫妇带着女儿到外面用餐,爸爸认为海鱼有营养,想给孩子吃。妈妈有点犹豫,小女儿生下来时,经检查,其有过敏体质,到底海鱼能吃还是不能吃,有点纠结。爸爸说:“吃点没什么大碍。”于是就给小女儿吃了海鱼。
殊不知,高高兴兴回到家,到了大半夜醒来,发现小女儿手足长满了红疹,夫妻俩慌了,第二天一大早就抱来医院求治。经诊断,覃敏医生认为女婴出皮疹是因为吃海鱼引起的皮肤过敏。
观点
剖腹产的孩子,患过敏风险大
“食物过敏是儿童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为6%~8%,1岁以内的婴儿是食物过敏的高发年龄段。”覃敏说,小儿胃肠防御机制和免疫系统的不成熟,因此儿童食物过敏明显多于成人,随着发育的完善,年龄的增长,食物过敏的患病率逐渐降低。85%的婴儿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与食物有关。
“现在新生儿及儿童期的患儿,患过敏性疾病的特别多。”覃敏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准妈妈选择剖腹产,临床研究显示,对于无家族过敏史的剖腹产儿,其过敏风险增加23%,对于有家族过敏史的剖腹产宝宝,过敏风险会增加3倍,这是患上过敏性疾病的一个直接因素。
因为在剖腹产过程中,婴儿没有通过产道挤压,没有接触到妈妈产道内的细菌,让婴儿的肠道菌群形成,不利于宝宝免疫系统的建立和成熟,增加了患上过敏性疾病的几率。
提醒
预防过敏,婴儿期要吃母乳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哮喘过敏性疾病研究所主任宾博平向记者介绍,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食物过敏导致腹泻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已达5%~8%。进入夏季,婴儿最易发生的过敏就是反复腹泻、湿疹。婴儿湿疹往往是儿童期过敏性疾病的早期表现,随后有不少患儿可能会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
小于1岁的湿疹儿童,如果对牛奶过敏,60%的患儿今后有可能会发生哮喘;小于2岁的湿疹儿童,如果对鸡蛋过敏,80%的患儿到7岁时可以发展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和哮喘。
“应提倡母乳喂养。”覃敏说,牛奶或奶粉中存在的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直接导致湿疹、腹泻的诱因。在宝宝4~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这是预防牛奶蛋白过敏最有效的办法。
如果母乳不足或没有母乳,而婴儿又对牛奶过敏,应选择“低敏”或“无敏配方”代乳品,不推荐用其他动物奶来代替。
知多点
●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有哪些?
任何食物都有可能诱发过敏反应,90%以上的食物过敏多局限于数种食物,90%以上的食物过敏是由8种食物引起:牛奶、鸡蛋、大豆、坚果、鱼虾、贝壳类海产品、花生和小麦。婴幼儿对牛奶、鸡蛋有很高的过敏率,约占食物过敏患者的65%。大豆蛋白质同样具有很强的过敏性,有将近一半对牛奶过敏的小儿对大豆过敏。
●过敏症状有哪些?
常见的过敏症状有打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哮喘、眼睛鼻子发痒、眼睛红肿、流泪、皮疹、瘙痒、腹泻、腹痛、严重者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休克等。
●别把过敏性鼻炎误当感冒
过敏性鼻炎是受外界环境因素如尘螨、花粉刺激而导致免疫系统的失衡,引发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和鼻痒等症状。
感冒是由各种病原(主要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其主要症状有打喷嚏、鼻塞、流涕、部分患者有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等。
乍一看,过敏性鼻炎与普通感冒极为相似,可千万别把两者混淆,因为两者病因不同,治法用药也截然不同。
阅读更多资讯,请关注妈咪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妈咪网无关。妈咪网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妈咪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邮箱:mamichina@126.com),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